4月15日,赵永东在村集体果园清理经过修剪的苹果树枝。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四月的黄土高原,气温渐暖,草木复苏。山峁之间,簇簇新绿拔节生长;山间果园,苹果花、油菜花、海棠花竞相开放,春意盎然。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68岁的赵永东猫着腰,在果园里捡拾散落在地面的树枝,动作矫健。“春不动,秋后悔。要想种好果,只能下苦功!” 修枝、打药、清理果园……忙碌的老赵是春日里南沟村果农的缩影。
位于陕北革命老区的南沟村有村民1000余人,曾是“黄土沟”里一个贫瘠的小山村。近年来,南沟村因地制宜,发展以山地苹果为引领的现代农业,小苹果成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去年卖苹果赚了10万多元哩!” 赵永东兴奋地说。
2023年,赵永东的儿子赵伟返乡,成为一名新农人。直播带货、种养循环……赵伟尝试用新技术为果园插上“翅膀”。“商标注册好了,今年争取把品牌打出去;种兔已经实现收益,最近正筹备再购进几只山羊;秋天还计划新建一片高标准果园……”穿行在果树之间,赵伟滔滔不绝。
除了苹果产业,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农业研学,也为南沟村实现乡村振兴增添了底气。
午后时分,十多辆大巴缓缓驶入南沟村。近700名来自陕西省安康市的中学生下车列队,步入田间。松土、覆膜、打孔……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一粒粒玉米种子播入田间,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之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南沟村的春天,春色满园,希望弥漫。
pagebreak
这是4月15日拍摄的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赵永东在村集体果园清理经过修剪的苹果树枝。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pagebreak
4月15日,赵永东在村集体果园查看苹果树长势。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赵永东在村集体果园查看苹果树长势。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这是4月15日拍摄的南沟村果园里盛开的苹果花。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赵永东(左)与一同在南沟村集体果园务工的村民交流苹果种植经验。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赵永东在村集体果园忙碌。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这是4月15日拍摄的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山地苹果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这是4月15日拍摄的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山地苹果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6日,赵永东(左)与延安市安塞区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庞涛交流农业防灾设备使用方法。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6日,赵永东(右二)与果农行走在南沟村集体果园中。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6日,赵永东(中)在南沟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干部、安塞区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交流。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赵永东(右)邀请南沟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忠试乘自己新购置的农用三轮车。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赵永东(右)与儿子赵伟在自家果园合影。平日里,赵永东将果园交由儿子进行管护,自己在关键节点进行技术指导。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赵永东(右)与儿子赵伟在圈舍查看种兔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赵永东(右)与儿子赵伟在圈舍查看种兔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赵永东的儿子赵伟在住所调试直播设备。为方便管护果树,赵伟在果园旁建起一座平房,以园为家,白天务农,晚间直播。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6日,赵永东(右)与妻子王顺利从家中走出,准备前往果园。夫妻二人在村集体果园务工,每日能获得200元左右的收入。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6日,赵永东(右)与妻子王顺利行走在南沟村中。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这是4月15日拍摄的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民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这是4月15日拍摄的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生态旅游景区。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来自陕西省安康市的中学生在位于南沟村的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延安)基地进行农业研学。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来自陕西省安康市的中学生在位于南沟村的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延安)基地进行农业研学。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pagebreak
4月15日,赵永东在村集体果园忙碌。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