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新发现见证多元文化交融发展-九游会网址
2023 10/ 25 10:00:19
来源:新华社

中国考古新发现见证多元文化交融发展-九游会网址

字体:

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新华社西安10月24日电(记者王艺霏、蔡馨逸)陕西薄太后南陵的“草原风”金器、河北尚义四台遗址的“贝加尔纹饰”、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的“罗马式浴场”……近年来中国考古新发现中,屡屡涌现多元文化元素,它们揭开了千百年来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的神秘面纱。

23日至25日在陕西西安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永赢介绍了近年来西汉帝陵项目的最新考古成果。其中,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南陵发掘出土的上百件带有草原装饰风格的金器,吸引了海内外考古工作者的目光。

“该批金器出土自南陵外藏坑,纹样集纳了马、牛等草原元素,可以推测证明丝绸之路开通前中原与草原已建立交流,是先秦两汉时期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马永赢说。

类似的多元文化交流交融贯穿中国历史,在许多遗址遗迹中都能够找到相应印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汪盈介绍,在辽上京遗址中,其皇城虽朝向为东,展示了契丹民族“以东为尊”的独特习俗,但主要采取多重环套和中轴对称的布局,也体现了对中原传统的吸纳与继承,生动诠释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进程。

在唐长安城西市遗址,道路与车辙遗迹、“十字街”遗迹等无声诉说着约1300年前的盛唐繁华。在长安城附近区域出土的陶俑高鼻深目、浓髯卷须,尽展胡人形态,折射出历史上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密切交流。

10月23日,与会者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听取主题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在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等领域,不断取得新发现与重要突破。从文物的器型纹饰到遗址的建筑风格,这些宝藏汇聚了跨越时空的文化元素,承载着东西方、跨地域友好交流的往事与回忆。

位于河北尚义的四台遗址,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村落定居实证。这里出土的一只大口尖圜底罐,在器型和纹饰上与俄罗斯贝加尔地区出土的陶罐相似,展现了定居于此的先民与更远的北方文化间的交流互动。

在陕西咸阳,随着塔儿坡战国秦墓的发掘,随葬金器、铜器、陶器等47件(组)器物相继面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介绍,其中发现的金丝焊珠金饰反映了秦人很早就与中亚、西亚有往来关系。

在新疆奇台县唐朝墩古城内,一座配备“地暖”系统的罗马式浴场遗址令考古工作者们惊叹不已。尽管这种浴场从地中海沿岸向周边的北非、西亚等地区扩散,但在遥远的东方却颇为罕见。除明显的罗马式布局外,该遗址还融合了中式墙面彩绘风格,彰显中原和本地特征,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

多名考古一线工作者表示,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成果,再现了中华大地各区域与域外文化的交流互动,也再次证明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绵延不断、多元一体的特质。

“我们希望通过考古工作,让古代遗迹遗物‘说话’,让世界从中国考古发现中看到更多文化交融发展的实证与范例。”汪盈说。

【责任编辑:张思思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