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春耕时节。在农科城杨凌的大地上,小麦国家区试品种正进行分蘖调查,专家教授在田间为农民培训种植技术,土壤治理工作正加速开展,以科技之笔,为良种、良技、良田赋能发力,处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
科技赋能“育良种”
在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种植着100多个国家区试小麦品系,十几个生产试验品系和近60个评比试验的品系。这些小麦即将进入拔节的关键时期,专家教授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春季分蘖调查。
“通过调查小麦的基本苗、冬天分蘖、春季分蘖和成熟后的穗数、穗粒数,就能比较全面的掌握一个品种从苗期及到成株期的动态变化,对于小麦繁育具有重要意义。”杨凌良科小麦研究院院长王成社说。
整个基地里,除了育种地试验田,大部分都是良种繁殖田。“通过标准化、全流程的管理,才更保证种质的质量,发挥出品种的优良作用,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王成社说。
推广良技“促增收”
这几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瑞与杨陵区农技中心工作人员,走进五泉镇夹道村田间查看小麦墒情、长势和病虫害情况,为村民开展冬小麦早春管理技术和小麦“3335”宽幅沟播技术集中培训。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和条播相比,我们发现宽幅沟播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效益非常明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瑞说。
参加培训的农户李建明,去年采用小麦“3335”宽幅沟播技术种植了两亩小麦,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红利。
“从长势来看,比一般种植的小麦要好一点,产量每亩地能增产100多斤,对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小麦单位产量有很大作用。”李建明说。
据了解,在主要农作物农技推广过程中,杨陵区农业农村局除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持续开展“一喷三防”统防统治,还常年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睿为农户培训,向农户推广小麦“3335”、玉米“5335”等集成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沃土良田“强根基”
最近一段时间,杨凌锦华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新研发的土壤调理剂中试产品,即将运用到榆林和渭南的盐渍化土壤改良试验中。该公司针对不同类型盐碱地开展调查评估,因地制宜地提出改良技术措施,运用高效节水控盐、耐盐作物和调理剂的协同抑盐效应,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地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研发和集成了‘土-水-生-能’一体化的陕西省盐渍化粮田土壤改良修复技术体系,在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方面节本增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杨凌锦华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锋说。
今年,杨凌示范区将围绕提升陕西省现代农业生产能力重点实施粮食、设施农业、耕地提升等11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形成一批系统集成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并通过实施一批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良种选育项目,以科技为支撑,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行波 刘智辉 吴凡 张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