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省民政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全省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做好下一步全省社会救助工作的10项具体措施。
近年来,我省从加强政策供给、提升保障水平、强化监测预警、创新工作机制4个方面,全力做好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工作,已建立起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在制度可及性上,我省全面落实“渐退帮扶”、必要就业成本和刚性支出扣减等政策,持续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截至11月底,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59.7万户124.2万人、城乡特困人员13.1万人;认定低保边缘家庭7.3万户22.7万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39.9万人次。在救助标准上,今年起,全省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和11%。在救助水平上,实施“分类施保”政策,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人员,按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30%或50%增发低保金。
建成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今年1月至11月,共开展常态化筛查比对21批次,筛查比对数据7548万条,下达核查任务64.57万人次,消除风险点3.21万条。
开展主动救助。制定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的政策文件,在村(社区)建立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2万余个。今年以来,服务队发现并协助申办救助10.7万人次。
做好下一步全省社会救助工作的10项具体措施包括:准确划分救助圈层,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以提高标准纳入一批、主动发现救助一批、入户走访摸排一批、部门数据比对一批、集体研究解决一批的“五个一批”为抓手,强化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借助“大数据 铁脚板”,打造“温秦助”社会救助品牌;打破户籍限制,提升救助效能;设立“救急难”基金,提升救助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兜牢防止返贫底线;立足找得出、救得准、救得及时,拓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确保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深化改革创新,以“小切口”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做强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聚焦提质达标,开展社会救助规范化创建活动。(记者 杨小玲 见习记者 齐珂雨)